7月23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主題為“‘鏈’出新生活——山東打造品牌建設新范式”。見面會上,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春明,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品牌部總經理朱書琴,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辛旭峰,淄博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同強,分別以本企業產業鏈發展實踐為例,介紹了從重視制造到重視品牌的發展路徑。
4家企業均實現了“鏈式發展”。福瑞達生物成立于1998年,隸屬魯商集團。公司深耕化妝品產業27年,已發展成為涵蓋護膚品、彩妝、香氛、洗護、美容院線、醫療器械以及OEM/ODM、工業旅游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公司。海信經過56年的發展,從一個十幾人的地方小廠,發展成為一家大型跨國集團,從一個品牌發展成為完善的品牌矩陣,從智能家電領域延伸到半導體、智慧能源、汽車電子等高端產業。魯花集團成立于1983年,如今擁有食用油、調味品、米面三大美食板塊;還有高油酸花生種子、花生蛋白肽水溶肥兩大農業板塊,實現了花生全產業鏈綠色循環模式。華光國瓷始建于1961年, 現有高檔陶瓷、結構陶瓷、永磁材料三大板塊,形成了以高檔陶瓷為主導,新興產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
4家魯企作為“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的典型代表,是山東從“制造大省”躍至“品牌強省”的見證者,更是山東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今天和媒體見面的4家魯企身上,充分體現了山東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鏈之美”。
首先,“鏈之美”體現在豐富性和完整度,它以科技突破為支撐,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和延鏈,這是一種“制造流程之美”,也是一種“產品串接之美”。
福瑞達是一家科技驅動型美妝企業,開發了國內首款透明質酸原液次拋精華、國內首款微生態護膚產品以及全球首個王漿酸化妝品原料和護膚品等。目前,公司已獲專利170余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三十余項。海信堅持技術立企,2005年液晶電視機爆發式增長,中國彩電業命懸一線,海信堅定做模組,拿回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在自身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搭建起一個充滿活力、互利共生的產業鏈。2024年帶動25家產業鏈企業來山東投資或擴產,2025年將繼續帶動28家企業投資擴產。魯花于1992年獨創5S物理壓榨工藝,去除了花生油中的黃曲霉素,解決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魯花成為國家制定花生油標準的參照企業。到2024年,從花生油加工完后的副產品餅干、餅粕中提取花生蛋白肽,用蛋白肽生產水溶肥,提高土地肥力,實現了花生全產業鏈綠色循環模式。華光國瓷堅持“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先后自主研制成功了天然礦物骨質瓷、華青瓷、華玉瓷、無鉛釉、抗菌釉、高溫釉中彩等國際領先的高檔新材質、新技術,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華光天然礦物骨質瓷材質穩定性世界領先,超過了英國骨質瓷水準,比如骨質瓷熱穩定性的國際標準是140℃,而華光骨質瓷則達到了200℃。
我們高興地看到,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組織優化和流程再造,實現全鏈條增值能力提升,并非是個例,而是制造大省的普遍選擇。在6月27日召開的山東省科技大會上,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成為2024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突出亮點。在反映高水平科技創新與產業化能力的特等獎和一等獎中,27項屬于標志性產業鏈成果,占比達到43%,涵蓋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與行業裝備等18個戰略領域。省重大科技項目80%以上由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承擔,強化平臺支撐,年內完成300家省重點實驗室重組,依托“鏈主”企業建強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一批標桿創新平臺。
其次,“鏈之美”以鏈為基礎,但終端體現為品牌之美。今天亮相的4家魯企,在品牌培育上都各有高招。福瑞達是一家品牌引領型美妝企業,實施“5+N”品牌發展戰略,重點打造頤蓮、璦爾博士、伊帕爾汗、善顏、珂謐五大品牌,依托福瑞達“妝藥同源”的科研基因建立科技護膚品牌形象。海信是“山東好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榜樣。海信堅持“質量為先”,兩獲全國質量獎、1次亞洲質量卓越獎,連續三次獲得中國質量技術獎一等獎;堅持“用戶至上”,海信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文化習俗,因地制宜進行產品創新。例如在南非,當地女士喜歡在做飯時照鏡子,海信推出黑色鏡面冰箱。研發自主品牌實現“造船出海”后,通過“體育賽事”找到與消費者高效溝通的路徑,贊助了兩屆世界杯、三屆歐洲杯,大大縮短了海外客戶和消費者認識、接受海信的過程。魯花品牌塑造堅持走高品質之路,為讓人們吃上更美味更健康的好油,與中科院花生院士組建了研發團隊,掌握了高油酸花生良種這個重要“芯片”。華光陶瓷品牌經營通過加強與國家頂流媒體的合作,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濟南、景德鎮等十六座城市建立了華光國瓷文化藝術館,深度打造國瓷文化場景和美學生活體驗。
4家魯企這次出席“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見面活動,是山東開展“山東好品”建設的新渠道。
“山東好品”是山東一張亮麗的名片,打造“山東好品”,全省上下齊心、久久為功。2020年,山東提出“共建共享‘好品山東’,形成‘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體系”的重點任務。2021年印發《關于共建共享“好品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將山東區域品牌建設的范圍,由某一產業、某一領域,擴展涵蓋至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領域,構建“好品山東”產品、企業、行業、區域、地理標志“4+1”品牌體系,開啟全國區域品牌建設的新模式;2022年,山東又公布首批入選好品山東的名單,涵蓋制造業、消費品、農產品領域共14類223家品牌。從2022年春節首次在央視推出“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并于中秋節期間在央視演播廳集中推介,到2023年從線上走到線下,融合展覽展銷積極推介展示,再到2024年把宣推搬上云端,“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已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2024年12月,山東省委宣傳部《“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以宣傳之力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之舉》獲得“2024年度公共關系優秀案例”,并作典型案例分享。到本次“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活動,“山東好品”建設“鏈”出新生活,打造出品牌建設新范式。
改革開放47年來,山東成長為眾所矚目的制造大省。山東生產總值長期排名全國第三位,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工業制造門類齊全,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在化工原料、高端裝備、家用電器制造等領域實力雄厚,其中,紗線、機制紙、輪胎、電解鋁等46種產品居全國首位,芯片、通信基站、手機、計算機和大數據設備等新型制造業進步也很快。如今,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3家,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改革開放47年來,山東也成為眾多名牌薈萃的品牌大省。從首次提出“好品山東”至今,山東品牌享譽海內外。在今年5月13日舉辦的2025中國品牌日(山東)活動中,公布了第四批100個“好品山東”品牌,呈現出門類覆蓋面廣、技術實力強、品牌效益大等特點,既有海爾洗衣機、海信電視、青啤等熟悉的品牌,更有核電裝備、氫燃料電機、刀片電池、激光顯示屏、工業機器人等大國智造重器。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山東制造品牌云集,離不開十年磨一劍的韌勁,離不開持續的創新能力。近幾年,山東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本次亮相的4家魯企“鏈之美”,是山東從“制造大省”成為“品牌強省”的有力見證。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