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化工行業在結構性矛盾與新興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顯著的分化與機遇。上海證券最新發布的投資策略報告指出,行業需重點關注景氣上行的傳統化工板塊以及需求驅動的新材料成長賽道。
一、傳統化工:供給側改革下的結構性機會 當前化工行業面臨的核心矛盾是傳統大宗產品產能過剩與新興領域供給不足并存。在政策引導的新一輪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三大細分領域景氣度持續回升: 制冷劑:配額制驅動高景氣我國已全面實施三代制冷劑(HFCs)生產與使用配額管理,供給確定性收縮。疊加2025年空調市場表現強勁(6月內銷排產同比增長29.3%),主流品種價格大幅上漲:截至6月,R32、R134a價格分別達51,000元/噸和48,500元/噸,年內漲幅超18%。關注標的:金石資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 鉀肥:寡頭減產推升價格 全球鉀資源高度集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儲量占比超80%)。2024年底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協調減產10%,2025年Belaruskali再減產90萬噸,推動國際氯化鉀價格漲至286美元/噸(年內漲23.28%)。我國作為最大消費國(占全球25%),進口依賴度高,直接受益于價格回暖。關注標的:亞鉀國際、鹽湖股份。 農藥:景氣觸底+供給側改革加速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但近期安全事故(如友道化學爆炸)或加速落后產能出清。氯蟲苯甲酰胺等品種因供給驟減價格暴漲26.7%,原藥價格指數年內回升1.8%。疊加出口持續擴張(占產量85%),龍頭盈利有望修復。關注標的:揚農化工、長青股份、利爾化學。 二、新材料:新興需求驅動爆發增長 在國家戰略與產業升級推動下,高性能材料迎來黃金發展期: 輕量化材料:PEEK與碳纖維 PEEK材料:受益于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催化,需求快速增長。中國消費量近五年復合增速達42.84%,預計2027年達5,079噸。國產企業憑借氟酮原料自主可控(成本占比超50%),具備顯著價格優勢。關注標的:中研股份、沃特股份、新瀚新材、中欣氟材。 碳纖維:2025年需求預計增長18.7%至6.7萬噸,風電、航空航天為主要驅動力。行業去庫存接近尾聲,價格有望觸底反彈。關注標的:光威復材、中復神鷹、吉林化纖。 芳綸涂覆:動力電池安全新規的核心受益者2025年《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不燃不爆”列為強制標準,芳綸涂覆隔膜憑借耐高溫(250~380℃)、抗穿刺、提升循環壽命30%等優勢,成為理想解決方案。國內企業已突破產業化技術(如泰和新材中試線投產)。關注標的:泰和新材。 光刻膠:半導體國產替代關鍵環節全球市場規模2030年將達67億美元,但我國高端KrF/ArF光刻膠國產化率不足2%。在半導體自主可控戰略下,彤程新材、晶瑞電材等企業加速技術突破。關注標的:彤程新材、晶瑞電材。 三、投資策略 景氣上行板塊:制冷劑、鉀肥、農藥龍頭; 新材料成長賽道:PEEK、碳纖維、芳綸涂覆、光刻膠。 四、風險預警:不可忽視的灰犀牛 原油波動:布倫特油價若超90美元/桶,中游化工品利潤承壓; 技術迭代:固態電池若量產,芳綸涂隔膜需求或受沖擊; 地緣政治:俄烏沖突升級或中斷鉀肥供應鏈。 數據來源:上海證券研究所、百川盈孚、IFA核心觀點:傳統周期品抓“供給側出清紅利”,新材料掘“技術突破α收益” 四、結語 2025年的化工行業,正在上演一場“產能重構”與“技術革命”的雙重變奏。制冷劑、鉀肥的景氣周期由政策與資源掌控,而PEEK、芳綸涂覆的成長故事則由產業升級書寫。投資的關鍵,在于識別哪些企業能從“產能優勢”進化為“技術話語權”。當傳統化工擁抱新興需求,周期與成長的邊界已然模糊——這或許正是新一輪價值重估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