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全面推進北斗規模應用
作為智慧“天眼”,近年來北斗系統不斷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從探索宇宙的導航技術,蛻變成能源安全的數據底座。從單一應用到賦能全產業鏈,北斗系統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為油氣等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機遇。12月23日,記者走進我國大型北斗系統基地——中國石油北斗運營服務中心,只見運維指揮大廳工作人員點開中國石油北斗導航能源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平臺人員安全管控系統,慶陽石化近百名生產人員的實時位置、作業狀態及廠區設施,以三維立體畫面的形式,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
該中心建成我國央企中最大的時空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擁有油氣行業唯一的短報文分理級服務資質,搭建了覆蓋全國的“北斗高精度網”和“精準授時網”,構建了“平臺+應用+終端+服務”的北斗時空體系,支撐中國石油全業務鏈各類北斗時空數據應用需求,全面保障油氣生產安全。截至目前,該平臺平穩運行超700天,為我國能源生產時空安全提供了新的安全管控手段與解決方案。
打開“天眼”,加速北斗導航融入生產
“北斗導航能源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平臺具備百萬終端接入、北斗高精度、短報文和普通位置四大核心服務能力,具有統一性、安全性、先進性及兼容性特點,可以實時顯示人員室內外定位、生產廠區智能巡檢、車輛運行管控、物資管理等情況。”衛星技術工程師李碩東指著屏幕介紹說,該中心已經為行業內外近百家企業提供了北斗導航服務保障,成功部署北斗三號終端超過10萬臺(套),構建了安全可靠、標準統一、精準高效的時空信息綜合服務體系,推動能源企業提質增效、安全管控與智能化發展。
結合油氣生產實際需要,該中心以北斗平臺為數據底座,定制開發了人員管控、智能巡檢作業、地災監測、大型設備管控、海上安全監測、短報文通信等十大特色系統,形成行業典型場景解決方案超30種,促進“北斗+能源”融合創新,支撐油氣行業全業務鏈的北斗業務應用。同時,該中心還將北斗與4G/5G、藍牙、氣體檢測、視頻監控等技術進行集成,結合廣域差分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嵌入式處理技術,自主研發生產北斗智能終端產品超40款,終端功能高集成、便攜小巧、安全可靠,核心部件全面國產化。
此外,該中心建成北斗三號短報文運營服務平臺,擁有油氣行業唯一的北斗導航民用分理級服務資質,具備全面管控行業北斗短報文數據接入和分理服務、資源調控、用戶管理、授權保障等能力,實現了無網絡覆蓋區域下,油氣田邊遠井油壓功圖、海洋勘探等數據與各系統無縫對接、回傳,為推進現場作業智能操控、生產運行智能管控提供了支撐。
數智賦能,助力油氣安全管控升級
“提供定位服務只是北斗系統的基礎功能,其關鍵是保障作業人員安全、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推動企業提質增效。”衛星技術工程師韓振武告訴記者,該中心北斗建設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油氣生產各業務領域,幫助企業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
在煉化板塊,廣東石化、四川石化等單位通過為生產現場作業人員配備高精度定位終端、短報文終端,結合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功能和北斗人員管控與應急通信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到人員的實時位置與安全狀況,確保員工在危險區域時能及時撤離。在烏魯木齊石化,北斗智能巡檢系統的引入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巡檢作業方式,實現對巡檢過程全方位遠程實時監管,減少工作負擔,大大提高巡檢質量。巡檢員通過高精度的北斗手持終端,不僅能精準定位,還能實現巡檢作業的無紙化數據采集、數據實時上傳、任務自動接收等,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漏檢與錯檢。
在銷售板塊,針對超百座油庫及煉廠等重大危化區域,該中心部署了北斗人員安全管控、地質災害監測和智能巡檢的應用,實現了全天候、全天時自動化安全管控,降低了事故發生概率,提升了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韓振武說:“我們基于中國石油‘北斗高精度網’提供的精準定位技術,繪制了加油站高精度地圖,全面獲取了‘人·車·生活’位置信息,助力內蒙古銷售、重慶銷售等企業數字化營銷、智慧加油站、智慧供應鏈建設。”
在海洋工程領域,廣東石化通過在海上作業平臺和船舶上安裝北斗船載終端,實現了對海上作業船舶、平臺及人員的統一監管。“海上作業信息傳遞困難,經常會出現數據孤島問題。”韓振武說,“如今,依托北斗系統,海洋工程企業能夠實時掌握海上船舶和平臺的位置,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
科創驅動,做強“北斗+”主引擎
目前,該中心積極借力5G、AI等新技術,推動“北斗+”的深度融合,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生產場景。
“我們研發的智能機器人,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巡檢等應用與機器人運動控制、AI視覺算法等技術,形成了全地形、全場景的智慧無人巡檢解決方案。”該項目研發經理李文光向記者介紹說,它能夠在環境復雜的生產現場精準定位和自主巡檢,不僅減少了人工巡檢的風險,還能遠程掌控生產現場的各類工況。“這個項目正在持續優化中,未來有望實現‘無人作業’,徹底改變傳統生產管理模式。”李文光告訴記者。此外,該中心還開發了結合藍牙、UWB等技術的北斗終端產品,實現了對室內外人員的位置監控及相關生產數據的采集上報。
展望未來,李文光向記者介紹了中國石油北斗應用建設的新藍圖:到2025年底,部署北斗終端超過30萬臺(套),實現中國石油全產業鏈北斗應用全覆蓋;開展相關應用軟件的定制開發適配驗證,形成特色優勢產品。“我們將努力提升油氣生產的全面感知、監測、預警等安全風險管控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北斗質量檢測體系、應用標準體系和時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引領北斗在油氣行業規模應用和健康發展。”李文光信心滿滿。
“中心將持續開展北斗導航與低軌衛星互聯網、遙感等技術融合應用,大力推進‘通導遙’一體化發展;加強芯片、模組、智能終端研發創新,推動形成符合行業特點、市場反饋良好、競爭優勢明顯的產品體系架構;建成‘產、學、研、用、培’一體化綜合數智科創基地,推動北斗產業鏈升級發展,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撐。”該中心副主任牛炳乾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