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疲于應付多頭檢查,如今對照清單就能預判檢查重點,省下的精力全砸進技術攻堅。”青島一家瞪羚企業的負責人坦言。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21條措施,全方位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山東首個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的文件。
風口財經記者深入企業一線,采訪多位業內專家,探索山東如何用制度創新激活企業發展動能,重塑萬億級產業生態的政企互動邏輯。
因地制宜,突出山東產業特色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從國家層面就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從外部看,山東出臺的《實施意見》是對國家政策的細化落實。
去年7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內部看,《實施意見》是在新形勢下,對涉企行政檢查政策的全面升級。
“山東此次發布《實施意見》的核心突破在于將清單管理與數字監管嵌入制度骨架,構建更剛性的約束框架。”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相比國務院文件的原則性指導,山東的清單制度更具實操性,要求省級部門統一編制檢查事項、對象、頻次三張清單,實質是給行政權力劃定邊界。
今年以來,各地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以創新舉措和實際行動為企業發展減輕負累。朱克力認為,與浙江“綜合查一次”側重流程整合不同,山東強調產業鏈協同檢查,針對化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設計跨部門聯合檢查模板,這與其工業大省的產業結構深度咬合。
他補充,此前山東多個地市已在規范涉企檢查方面探索出成熟經驗。“更具地方特色的是檢查豁免機制,對信用評級AAA級企業實施無事不擾,這在全國省級政策中屬首創,既接軌國際合規激勵慣例,又契合山東培育本土領軍企業的戰略意圖。”
早在2022年,威海市探索企業信用風險差異化監管模式,對企業違法失信的可能性進行研判,將企業類市場主體分為ABCD四類,實現守信企業“無事不擾”。煙臺市建立涉企檢查“白名單”制度,對信用評級達到良好以上的“白名單”企業,檢查事項按限查或不查執行,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的打擾。
一張清單,把好涉企檢查“入口關”
涉企行政檢查,長久以來是經營主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對于初創期的企業來說,企業資源和精力有限,難以應付繁多的檢查。
青島瓷興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8年的企業,僅用5年時間就打破了國外20多年的技術壟斷,倒逼日本企業把高端氮化硅粉體價格下調近40%。
“企業每年接待的檢查不限于安全、消防、環境、特種設備、食品等,需要花很大精力去應對。清單整合后,避免了重復、交叉檢查,給企業減輕了負擔。”瓷興新材董事長高裕昆告訴記者。
《實施意見》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管理制度,于2025年4月底前由省級行政執法機關在政府網站發布,實現“清單之外無檢查”,這是山東省級層面首次推行涉企行政檢查“一張表單”制度。
除了涉企行政檢查“一張表單”,山東還要全面推行企業“一業一冊”行政指導清單,讓企業一目了然可為、不可為的邊界,安心搞生產。
“推行‘一業一冊’清單,我們就可以對照政府公布的檢查清單,明確自身需遵守的合規重點,減少因不清楚規則而導致的違規風險。”高裕昆說。
朱克力表示,清單之外無檢查,相當于給行政檢查裝上制度“剎車片”,通過省級清單的權威性壓縮基層自由裁量空間。
“過去涉企檢查的隨意性多源于‘法無禁止即可查’的思維慣性,基層部門常以專項整治、臨時任務為由加碼檢查。”他說,山東要求所有檢查必須從清單按圖索驥,相當于建立負面清單之外的豁免權,企業可據此對超清單檢查說不,“類似實踐如江蘇的檢查白名單,但山東通過省級統籌而非地市自主制定,避免標準碎片化。”
他認為,這種制度設計直擊企業合規成本痛點,當檢查頻次、事項可預期時,企業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創新而非應付檢查,對優化營商環境具有制度減負的乘數效應。
“碼”上行動,全流程數字化讓執法更透明
在山東建通土工材料有限公司門口,有一處企業“專屬”二維碼,上方是德州市陵城區紀委監委的提醒 “全區公職人員進出企業請掃碼”,下方是監督舉報電話。
這樣散落在市縣的治理智慧,已經被山東系統提煉為省級層面的制度。
《實施意見》加快建設全省涉企行政檢查“一張網”。充分發揮省一體化大數據平臺中“一企一檔”“企業碼”、電子證照庫等數據資源作用,依托“山東通”“愛山東”等應用程序,加快建成全省涉企行政執法“一張網”,實現對涉企行政執法的全流程、數字化監督。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認為,山東首創的“全省涉企行政檢查平臺”,通過事前備案與計劃匹配、掃碼入企與全程留痕、事后評價與反饋等方式,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監管,這在地方政策中具有較強的創新性。
在朱克力看來,山東“全省涉企行政檢查平臺”的突破在于全流程閉環管控,從計劃備案、任務分派到結果反饋均在線上留痕,且與企業信用系統實時交互。與浙江省“非現場執法”以遠程監測取代人工到場相比,山東更強調過程透明,企業可實時查詢檢查依據、進度及整改要求,相當于給企業配備“檢查導航儀”。
在數字化浪潮澎湃涌來的今天,將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巧妙結合,持續提升政務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便捷化水平,不僅是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職能以提升效能的核心要義。
朱克力補充,山東在規范涉企執法上已積累制度資產,例如“雙隨機、一公開”2.0版將抽查比例與企業信用掛鉤,此次新政中的信用豁免機制即由此演化而來。還有包容審慎監管方面的試驗,對新技術新業態設立觀察期,允許輕微違法首錯免罰,為當前建立檢查豁免機制提供了認知基礎。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白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