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近兩年,作為“中國石油化工企業500強”、“山東省民營企業百強”的濰焦集團,依托其龐大的業務線和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加速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戰略轉型。目前,這家連續多年躋身“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已在財務管理、稅務管理、資金管理、設備運維及供應鏈采購等多個核心業務板塊完成數字化升級,并取得顯著成效。
本期《甄知訪談》走進化工行業龍頭企業濰焦集團,由甄云科技董事長王佩對話濰焦集團信息化中心負責人王軍,圍繞企業數字化戰略、采購轉型路徑、IT定位及AI應用等話題,進行全面深度分享和分析。
長遠戰略與當下需求的平衡
王軍表示,濰焦集團在制定數字化戰略轉型規劃時定下兩大目標,即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前者主要是在集團管控層面和各個業務領域均進行一些數字化升級項目的落地;后者則是希望通過管理和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沉淀一些經驗,將經驗再轉換為業務成果,從而更好的服務企業發展,乃至推動整個焦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他還提到,在數字化戰略轉型規劃中,第一大關鍵因素是匹配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需用部門的實際需求和業務場景,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
對于王佩提出的“如何平衡長遠目標與當下需求”問題,王軍表示,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一個大的項目分階段進行實施,或者先做一些試點單位推進,后續再進行全面推廣。
新系統推動組織變革
濰焦集團的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是與甄云科技攜手搭建的。對此,王軍表示,之所以選擇甄云科技,不僅是產品與需求的高度契合,還有甄云團隊的高配合度,在所有備選服務商中,甄云是唯一一家提供典型用戶考察的服務商,并且還調研了與濰焦集團同處一個行業的企業,這是非常難的。
對于新系統上線后的價值,王軍表示,一方面,改變了濰焦集團此前分散、線下管理的采購管理模式,將線上線下兩套流程合二為一,實現了供應鏈采購全流程的在線閉環管理,提高采購效率,降低流程成本,讓采購人員也從瑣碎的執行工作中解放,有更多精力專注于采購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支持了集團的組織變革。
王軍解釋說,此前集團下屬的各個單位均設有采購部門,自行采購,以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上線的契機,集團成立了專門的物資采購公司,在統一規范下,統一服務集團各個單位的采購業務。
他還表示,新系統上線后,不僅擴大了企業采購的尋源范圍,還催生出更多的采購場景,比如電商化采購。
不能為了AI而AI
對于當下最熱的AI,王軍表示,真正應用到制造業領域,還是要看具體場景,不能為了AI而做AI。
他以濰焦集團為例,介紹了一些AI的應用場景,比如將AI引入配煤系統,為配煤師提供一個智能化工具;基于大量設備維護維修記錄,通過AI對設備的健康管理進行提醒和預警,輔助工程師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
“首先要看有沒有場景,第二要看自己有沒有AI能力。”王軍認為,如果一些場景無法提供足夠的數據,就難以對AI進行足夠的訓練,會導致大量“幻覺”出現。此外,他還提醒,AI的應用也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王佩提到,AI可能會和SaaS碰撞出新的火花。對此,王軍認為AI和SaaS是相輔相成,第一,部署快、迭代快是SaaS的兩大特征,這是AI所需要的;第二,SaaS擁有海量的用戶,能夠產生更大規模的數據,為AI訓練提供足夠的原料;第三,相比市場上的AI一體機,SaaS的成本相對較低。
IT部門是驅動者或引導者
王軍表示,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IT部門是一個驅動者,或者一個引導者。他介紹說,濰焦集團信息中心的職能可以理解為先去學習,然后對標,引入一些先進的解決方案之后,再去和業務單位共同對解決方案在本單位落地的可能性進行論證。
王佩也提出了一個觀點,IT部門一方面需要對外界所有的新技術創新保持敏感,另一方面沉淀一些數字化建設的方法論,為企業之后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持續提供指導。
在整個對話過程中,王軍還談到了濰焦集團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挑戰,比如物料標準問題,同時也談到IT人員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業務等等。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要點提示,雙方的交流廣泛而深入,覆蓋了當市場熱點、化工行業特點、數字化轉型難點等各個方面,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更全面更深度的動態分享、觀點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