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郭詩夢 通訊員 張晉瑞)7月24日,記者從西京學院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攻克固態電池離子傳輸均勻化難題,并邁入產業化應用階段,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相關成果已在國際頂尖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
西京學院材料與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副教授張星星團隊創新設計出特殊的三維立體通道結構,在電池內部構建起高效的“離子高速公路”。這種獨特設計不僅能保證鋰離子快速通行,還能有效防止有害物質移動,大幅提升了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經過反復試驗,應用該技術的固態電池展現出卓越性能。磷酸鐵鋰電池在高強度使用600次后,電量保持率仍接近100%;三元電池通過嚴格測試驗證,解決了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難以兼顧的痛點;封裝的軟包電池在高溫環境下也能保持性能穩定,展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性。 張星星介紹,團隊研發的復合固態電解質技術,已在高能量密度軟包電池中成功完成實驗化驗證,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更安全的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這一科研成果有望加速高安全、長壽命固態鋰電池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進程,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