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杰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是以鍋爐制造為主的企業,如今憑借科技創新,成為菏澤機電設備制造產業集群的領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讓“山東制造”的輕量化高端綠色能源裝備站上國際競技場。
在魯西新區中杰特裝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用等離子焊槍焊接罐身,這看似尋常的焊接,背后卻是企業的核心技術——PAW+GTAW組合焊及應變強化技術。
山東中杰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副總樊愛軍:“這是哈薩克斯坦客戶定制的LNG深冷絕熱儲罐。通過新技術,我們生產的超低溫容器焊接強度大幅提升,材料厚度卻降低了30%。目前,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得滿滿當當,只有爭分奪秒地生產,才能按時完成交付任務。”
超低溫容器作為工業重器,在綠色工業能源氣體儲存、液化空氣儲能、航空航天、低溫超導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PAW+GTAW組合焊及應變強化技術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國超低溫容器制造行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山東中杰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進光:“我們在在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儲存壓力容器領域,可達到單臺百噸,一次接單超百臺的配套能力,不僅填補國內空白,還以31.1%的市占率位居國內第一。在航天發動機領域,液甲烷、液氧、液氮及煤油低壓儲存壓力容器成功應用于試驗開展,實現了進口替代,助力我國航天事業自主自強。”
一項技術能夠成功突破封鎖,離不開企業的創新、奮斗和韌性。當傳統鍋爐行業面臨轉型陣痛,中杰特種裝備已投向更前沿的綠色能源裝備領域——超低溫壓力容器制造。超低溫容器的核心關鍵在于焊接工藝,傳統技術在面對超低溫極端環境時,容易造成焊接接頭成分、組織及性能不均,影響產品質量與安全,成為制約國產裝備發展的瓶頸。
王進光:“超低溫壓力容器制造是名副其實的尖端科技。液氧零下196℃,液氫更是低至零下253℃。要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難度可想而知。”
為此,公司與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等高校展開了深度合作,組建了一支由多位行業專家領銜的研發團隊,對材料復驗、焊接、成品檢測等各道工序進行反復實驗。終于使超低溫容器制造這項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山東中杰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容器工藝部部長賈先磊:“新工藝是國內在超低溫容器制造中的首次應用,對石油化工、能源、艦船等領域的產業化具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可實現清潔能源超低溫容器的高效生產,便于企業規模化生產。目前,公司采用新工藝生產的超低溫容器年產量超過2000臺。”
目前,中杰特裝年產值近10億元,生產基地總面積達800多畝,在同行業中總規模位居全國前列,LPG壓力容器、二氧化碳捕集裝備、甲醛余熱鍋爐市占率居全國首位,深冷容器躋身全國前三。
山東中杰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章燕:“新能源特種裝備智能制造二期項目正加速推進。項目重點建設氫能儲能、新能源關鍵部件和研發中心三大板塊。我們將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借力‘一帶一路’積極開拓海外高端市場,為‘中國制造’貢獻力量。”
從一家只能生產最低級別鍋爐的小廠,到如今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中杰特裝的科技突圍之路,正是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始終將科技創新置于核心位置,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增速全省第一,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67%、居全省第二位,新批建14家市級飛地研發中心、31家重點實驗室和77家技術創新中心,全市企業與高校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及協議96項,與84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大抓企業、大抓平臺、大抓人才,推動全市科技創新事業邁上新臺階。
(記者:張文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