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廣宇研究員和杜羅軍特聘研究員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名為“范德華擠壓法”的原子制造新技術(shù),成功制備出包括鉍(Bi)、鎵(Ga)、銦(In)、錫(Sn)和鉛(Pb)在內(nèi)的多種二維金屬。
這項研究的突破在于將金屬材料厚度推向了埃米(Å)級極限,相當于頭發(fā)絲直徑的二十萬分之一。
這么薄的金屬是一種什么概念呢?
張廣宇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我們把 10 立方米的金屬塊壓制成原子級厚度的二維金屬薄片,其面積足以鋪滿整個北京城。”
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一方面,填補了二維金屬材料研究領(lǐng)域的空白,拓展了二維材料家族的種類;另一方面,為探索奇異物理性質(zhì)及構(gòu)筑未來新型電子器件和光子器件開辟了審稿人評價該研究“開創(chuàng)了二維金屬這一重要研究領(lǐng)域”“代表了二維材料研究領(lǐng)域的一個重大進展”。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桑切斯-山岸(Sanchez-Yamagishi)教授在 Nature 撰寫 News & views 專欄評價該研究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實現(xiàn)了大面積真正的二維金屬”。
日前,相關(guān)論文以《埃米厚度極限二維金屬的實現(xiàn)》(Realization of 2D metals at the ångström thickness limit)為題發(fā)表在 Nature[1]。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交交博士是第一作者,張廣宇和杜羅軍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