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帥 通訊員 張磊 劉寧寧 濰坊報道
日前,踏入山東礦機華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只見托輥全自動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35噸托輥壓裝機精準裝配部件,無塵密閉環保涂裝線為設備披上耐腐蝕涂層,整套流程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全流程監控。
“我們這批設備是為客戶定制的智能輸送裝備設備,搭載了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控制系統,能實時監測輸送壓力、溫度等多項參數,故障預警準確率達98%,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40%以上。”山東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秦德財介紹說。
從傳統車間到智能工廠,山東礦機華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轉型是濰坊市昌樂縣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的生動實踐,憑借技術突破與創新應用,該企業成功獲評山東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
據了解,“晨星工廠”是指創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強、應用成效明顯、經濟效益顯著的數據驅動型數字經濟工業企業。昌樂縣注重發揮“晨星工廠”在技術創新、模式突破、系統協同、綠色低碳等方面的示范效應,以點帶面促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山東圣鑫管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各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作。經過精密鑄造、智能噴漆、自動化檢測等融合創新技術工序,高品質管路連接件快速下線,隨后發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
作為專注于新型機械配管系統研發的現代化企業,圣鑫管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建成獨立技術研發中心和國內先進質量檢測實驗室,產品廣泛應用于消防、給排水、電力等領域,遠銷海外40余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每年投入數百萬元用于技術攻關,自主研發的智能鑄造工藝通過AI算法精準控制鐵水溫度與流速,將產品良品率提升至99.2%;納米涂層技術賦予管件超強防腐耐磨性能,使用壽命延長2倍以上,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圣鑫管業企管部經理陳曉勤說。
作為首批山東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試點縣(市、區),昌樂縣持續推進標桿培育與引領,強化政策精準支持,優化全周期服務保障,厚植數字經濟“沃土”,助力企業“敢轉、愿轉、會轉”。
今年新入選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建設試點的山東三潤助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轉型升級的典型。走進其數字化工廠車間內,技術工人正熟練地同時操控五臺設備,生產作業井然有序。
“過去,公司管理面臨物料管理協調不一、生產信息無同頻共享渠道、倉儲追溯困難等難題。”公司負責人馮琳清介紹說,“2025年,我們引入了國際先進的MES系統,實現了數字化生產。改革后實現了物料編碼統一、數據驅動決策、智能排產響應,不僅生產效率提升了25%、庫存準確率達99%,更構建起‘用數據說話、靠算法決策’的新型管理模式。”
在昌樂,“晨星工廠”并非個例。近年來,昌樂縣搶抓數字經濟發展關鍵期,聚焦“5+5+N”產業鏈體系,實施數轉智改專項行動,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和銷售服務方面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建有工信部5G工廠3家,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60家;打造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1家、省級智能工廠2家、省級智能制造場景8個、市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個、市級數字化車間2家。
【來源:大眾網】
|